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柴可夫斯基 -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柴可夫斯基,唯一一首小提琴協奏曲


以絢爛的小提琴展開,帶出色彩豐富的管弦樂...


加上俄國民謠的地方色彩,充滿哀愁的優美旋律,

成了格調新穎、獨特的作品....


-----------------------------------------------------------------------------------------------------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柴可夫斯基於1878年創作,唯一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也是他繼《第四號交響曲》和歌劇《尤琴·奧尼金》後的精心鉅作。


1878年柴可夫斯基獲得梅克夫人的資助,前往瑞士日內瓦湖畔的克倫斯小村養病時創作了此曲。俄國名小提琴家約瑟夫·柯泰克路經克倫斯時,也曾為柴可夫斯基提供不少有關小提琴獨奏技巧的寶貴意見。

此曲原是題贈給當時最偉大的小提琴家萊奧波德·奧爾(Leopold Auer, 1845-1930),可是奧爾卻認為這一作品在技術上有許多困難,不適合小提琴演奏,並且和聲太古怪,效果難以想像,所以乾脆拒絕演奏。

小提琴家布魯德斯基征得柴可夫斯基同意,將協奏曲個別地方稍加改動,于同年12月4日由維也納演出。這第一場演出,博得了熱烈的掌聲,也引來了倒彩。


這首樂曲的特色不但充分發揮了主奏小提琴絢爛的近代演奏技巧,展開了色彩豐富的管弦樂,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協奏曲更新鮮的韻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國民謠的地方色彩,獨特的充滿哀愁的優美旋律,作成了格調新穎、獨特的作品。

此曲相當優秀、動聽,並廣受世人喜愛,而被後人推崇為堪與貝多芬、孟德爾頌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相互媲美的偉大作品。




 




※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

     中庸的快板,D大調,4/4拍子,奏鳴曲形式。規模宏大的第一樂章表現了生活的樂趣。具
     有俄羅斯民間音樂的寬廣氣息和明朗悠揚的詩意。其主部主題具有動人的歌唱性,體現了
     俄羅斯歌曲寬廣動人的氣息,彷彿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第二樂章

    短歌,行板,G小調,3/4拍,三段體。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稱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 
    真摯動人,略帶傷感。彷彿從遠處傳來一陣悠揚的歌聲,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氣息。
    第三樂章

    終曲,活潑的快板,D大調,2/4拍子,迴旋奏鳴曲形式。主題令人有俄國風激烈地敲擊之
    感,是屬於俄國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種。以很強的節奏,快活地進行,宛如一幅人民歡
    慶節日的圖畫。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