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明年再會 櫻花道 / 日本人的 櫻花之歌


         晚春的日落,車子開上了三芝的小徑 ,找尋櫻花的蹤跡。
               沿途只見枯枝迎風,未如預期中緋櫻綻放。
              
                                          「唉 ~今年我們來晚了,看不見滿山的紅!」
                                                              同行友人抱怨著

                                                       『是嗎?花....還在丫...』
                                                        
                                                               「還在 ? 在那 ?」

                                                       我指著小徑兩旁被落花染紅的春泥。

                  『  花 ~還再。只是已化作春泥,與您約定著,來年此時的一會,  您可不要忘了...』
              
                  
                                        友人聽了,似乎也開懷了 

                                               他笑了笑,隨著音樂哼唱著



                             『  櫻花、櫻花,一旦飛舞起來, 永遠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

                                                再會了 ~ 我的朋友,將來在此重聚吧。

                                                       在這櫻花飛舞的大道上。』
                                                        
                                                           《 明年再會 櫻花道 - 版本1 》 


 -----------------------------------------------------------------------------------------------------------




◎ 森山直太朗 ~ 櫻花  (友情.勵志的櫻花之歌)


       
     再會了 ~ 我的朋友 !
 
     將來我們會在此重聚, 在這櫻花飛舞的大道上。




※ 『Skura 』是日本人的國花,當然也有許多詠讚櫻花的歌曲,其中森山直太朗的《櫻花》,
       在多次的調查中榮登日本人心目中最喜愛的櫻花歌曲第一名。

        近年來日本樂壇,提到櫻花歌曲,非森山直太朗於2003年3月發表的這首《櫻花》莫屬。










※ 漢文歌詞


我們一定會等著,等待與你再相見的日子來臨。
在櫻樹林立的大道上, 揮手大喊著
不管再怎麼艱苦, 總因為有你的笑容
讓我們即使受挫,也能夠有勇氣努力面對

在晚霞景色中,聽見那天的歌。

櫻花、櫻花 ~ 現在正盡情綻放。
也知道會有剎那散落的命運。
再會吧,我的朋友。在展開旅程的時刻。
現在的那份思念依舊不變

現在應該能夠說的出 毫不偽裝的內心話
祈願你未來前途光明 最真心的祝福

日星月移的街道好像在催促我們似的

櫻花 櫻花 就這麼飛舞飄落
相信有一天能瞬間幻化重生
別哭泣我的朋友 如今是惜別的時候
請展現那自然的笑容

櫻花 櫻花 一旦飛舞起來
永遠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
再會了我的朋友 將來在此重聚吧
在這櫻花飛舞的大道上


    ※ 背景介紹

     森山直太朗出生於1976年4月23日的東京-,出身自音樂世家,祖父是知名爵士樂手,母親
     森山良子在1969年就以「禁忌的愛」寫下百萬冠軍佳績也是創作型歌手。

    這樣淵博的音樂背景,背負著家族的盛名之累,讓森山直太朗一度對自己的音樂之路充滿矛
    盾,即使內心深愛音樂,還是堅決不開口,並且選擇加入足球隊,打算未來要當職業足球選
    手。

   然而深愛音樂的他還是放不下對音樂的熱愛,他還跑到東京的井之頭公園裡去自彈自唱,獲
   得環球音樂的注意,簽下一紙合約而2003年出道發片。

   唱片公司並未以「名歌手森山良子之子」的賣點作為宣傳,而是以踏實的走唱方式來宣傳,
   當時正值日本的櫻花季,森山直太朗隨著櫻花綻開的路線,從九州到北海道,一步一腳印的
   在唱片行唱出最動人真摯的歌聲,在日本引起廣大的迴響。

「櫻花」這張單曲在發行第九週登上冠軍,單曲銷售破百萬,被稱為「櫻花奇蹟」。

----------------------------------------------------------------------------

 ※ 櫻花 ~  森山良子、 森山直太朗 母子合唱









-------------------------------------------------------------------------------------------------

生物股長 ~ Sakura  ( 純純之愛 / 未曾說出口的櫻花戀歌)  



        櫻花飄落   ~    畢業時刻來臨 你離開家鄉

        櫻花再飄落 ~  做夢的日子消失天空中

        櫻花又飄落 ~  我向春天的另一端邁出   ,  與你在許下的夢想緊擁心中









※ 漢文歌詞

櫻花翩翩飛舞飄落
擁抱飄搖不定的全部愛意
與你在春天許下的那個夢想
此刻仍歷歷在目 櫻花飛舞飄落

從電車看出去的是 昔日的樣貌
我倆一起走過的 春天的大橋
畢業時刻來臨 你離開家鄉
在染上顏色的河邊 尋覓著往日

選擇各自的道路 我倆結束春天
花朵盛開般的未來 令我心焦
小田急線電車的車窗 今年也映照著櫻花
你的聲音在我心中迴響

櫻花翩翩飛舞飄落
擁抱飄搖不定的全部愛意
與你在春天許下的那個夢想
此刻仍歷歷在目 櫻花飛舞飄落

親手寫的信裡的那句 "我現在很好"
這句小小的謊言 被你看透了吧
季節更迭的這個街頭也再次接受了春天
今年的那朵花的花蕾 也會再次盛開

過了你不在的這些日子 我也逐漸長大
就這樣 把一切都忘了吧
"我真的很喜歡過你" 把手伸向櫻花
這份愛意 現在 被春天所擁抱

櫻花翩翩飛舞飄落
把飄搖不定的愛意 全部擁抱入懷
你給我的那句堅強的話
現在仍留在心中 櫻花不斷飛舞

櫻花翩翩飛舞飄落
擁抱飄搖不定的全部愛意
在遠去的春天做夢的那些日子
已逐漸消失在天空中

櫻花翩翩飛舞飄落
向春天的另一端 邁出腳步
與你在春天許下的這個夢想 緊緊擁在心中
櫻花飛舞飄落


生物股長(いきものがかり)

     是日本三人組成的音樂團體,於1999年2月組成。
      以「生物股長」為團名,是因為水野良樹和山下穗尊兩人在小學時期都擔任過生物股
    長,照顧班裡飼養的小動物。
    「生物股長」成團後在神奈川縣等地街頭演唱,2003年8月25日發行首張地下專輯,2006年
      3月15日發行首張出道的單曲「SAKURA」,不但成為日本很紅的廣告曲,也讓生物股長
      在日本歌壇嶄露頭角。




--------------------------------------------------------------------------------------------------------------

◎ 中島美嘉 - 櫻花紛飛時 ( 思戀過往情愛 的櫻花之歌 )

    
      櫻花紛飛時 , 我獨自一人

      懷抱著對你的思念  ~ 反覆低吟
.....

 



※ 漢譯歌詞


櫻花紛飛時  我獨自一人
帶著難以按捺的心情  始終佇立著
當嫩葉的顏色  綻放  思緒便開始翻騰
迷失了一切  流向你身邊
                                                                             
只有環繞在身邊的樹畔  凝視著我倆
同時告訴我們  人生是不會停留在某段時光的
當枯葉的顏色  渲染  在你身邊
度過的時光  都變成了愛
                                                                             
只願環繞著我們的樹群哪  守護我這個心願
能夠再一次對著我們  輕輕的灑下落葉

很快的季節就會帶著我們  漂流到其他地方
只願我能確實的  靜靜的擁抱當下
                                                                             
當雪的顏色覆蓋大地  就連思緒也會迷惘
足跡都消失  像是無聲的惡作劇
                                                                             
只願環繞著我們的樹群哪  守護我這個心願
讓停留在「永遠」當中的我倆  永永遠遠在一起
                                                                             
櫻花紛飛時  我獨自一人
懷抱著對你的思念  反覆低吟

------------------------------------------------------------------------------------------------------------
※ ↘中島美嘉 ~  SAKURA~櫻花霧海~ (SAKURA~Hanagasumi~)



---------------------------------------------------------------------------------------------------------------



◎ 松任谷由實- 春天來吧 松任谷由實  ( 沒有櫻花的春之歌 )

  
淡淡光影中,  乍然雨下, 懷念紫丁香的容顏。
從淚盈眶的花瓣之間, 一片一片沁芬芳。


春天啊 ~  遙遠的春天 !  閉上眼睛就在不遠的地方
傳來我深愛的你,  令我想念的聲音。









※ 這首任谷由實的名曲《春天啊!來吧!》,歌詞中雖然沒有沒有『櫻花』的字眼,但優美
     的旋律、明亮的嗓音,   股揮之不去的淡然惆悵與溫暖的感覺,令人沉浸在櫻花季的氛圍
     中,所以也被日本人視為櫻花歌曲的代表。

    1954年1月19日出生的松任谷由實,是日本二十世紀後半期最成功和最有影響力的歌手之
     一。1980年代可以說是松任谷由實的時代,被稱為「新音樂女王」有「戀愛的教祖」「年
    輕人的領袖」等稱號。

   唱片銷量目前已超過3800萬張,居日本史上第六,冠軍專輯數更達21張,居史上第二。


       
----------------------------------------------------------------------------------------------------





◎ 可苦可樂 -  櫻  ( 每個人心目中的一朵花 )

        
        每個心海中,都有一朵捨不得放手的花
        即使風吹雨打 ~     請勿捨棄,在你心中綻放的愛   

        沒有不會休止的風雨 ~     在你心中、 在我心中 ,將綻放的愛







※ 漢語歌詞

給無名的花取個名字吧
就像是賦予它成為這世界獨一無二
不被寒冬擊倒頹喪
有誰的聲音叫喚就會再站起那般

在泥土中沉睡的生命的塊壘
從瀝青中冒出嫩芽
每當見面時總是將無法見面時的寂寞
彼此分享的兩人 就像太陽和月亮
連不會結果的花 含苞未綻放就凋謝的花
也沐浴在春風中看著你和另一個人的未來

每每櫻花凋零時
就會有一個傳遞不了的思念
被淚水與笑容抹去
惟獨又世故了一些
那一昧追趕的悲傷啊
那強烈又清澈的悲傷啊
永遠都不會變

請勿捨棄 在你心中 綻放的愛

在街上看見你寂寞地
消失在人群裡
但願那個時候 你那澄澈的眼瞳裡的光輝
不會被時間的速度污染
什麼都不用說 反正也應該形容不出來
落下的淚化成雨 撫慰我心裡的傷

每個人都有 在心海的岸邊
捨不得放手的一朵花
那不是一朵堅強的花
而是一朵夢幻地搖盪的花
會感受到如花瓣數目一樣
要活下去的堅強
即使風吹雨打

沒有不會休止的風雨

在你心中 在我心中 將綻放的愛


--------------------------------------------------------------

◎  Angela Aki- 櫻色  




 --------------------------------------------------------------------------------------------------------------



◎ 嵐 arashi - 櫻花盛開  (偶像天團的 勵志之歌 )


       無名的 夢想們 開始萌芽
       別向後看 因為背後沒有明日
       所以要向前 向前



o


 -





◎ AKB48 ~ 變成櫻花樹  (2011年春 . 少女情懷的櫻花曲)
     
 




---- 【洋溢青春情懷的櫻花舞曲】 ↘ --------------------------------------------------------



◎ AKB48 - 櫻花花瓣






◎ AKB48 - 10年桜






-------------------------------------------------------------【洋溢青春情懷的櫻花舞曲】---------



--------------------------------------------------------------------------------------------


《 明年再會 櫻花道 - 版本2 》


三月晚春的一個日落,車子開上了三芝的小徑,尋找櫻花的蹤跡。

 沿途卻見枯枝迎風,未如預期中滿山緋紅。

  「唉 ~今年...我們來晚,看不見滿山的紅!」

    『是嗎?花....還再丫...』

        「還在 ? 在那 ?」


     我指著枯櫻小徑山後的一叢雪白。

      花瓣隨風飄落, 陣陣花香撲鼻而來
      一片片雪似的柳丁花,不知何時已悄悄的蔓延山頭。

     「哇 ~ 好漂亮的花雪,我只顧著找花紅,卻忽略這片白...」

      其實,隨著時間魔棒的流轉,百花認分的接力而開
      只要敞開心胸,永遠都有依序而開的花兒綻放人間,不是嗎 ?


 --------------------------------------------------------------------------------------------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台灣四大革命 1862 戴潮春 抗清

----------------------------------------------------------------------------

台灣四大革命:1862  戴潮春抗清



「聯合客家、泉州 ,協衷共濟,創建台灣國 !」



      「不以選票械鬥‧不當選戰義民 」~ 李筱峰










  -----------------------------------------------------------------------------


  
一.   少年戴潮春


 戴潮春字萬生,彰化縣四張犁(今台中北屯)人,戴潮春家庭富裕,祖父戴神保屢考秀才不上,花錢捐了一個貢生頭銜。戴潮春為人慷慨,熱心公益,道光年間已經是地方上的領導人物;父親戴松江,生子七人,戴潮春排行第四,戴潮春的哥哥戴萬桂為了與阿罩霧(台中縣霧峰)林家爭奪田租,曾經結土地公會自保,因成員多來自八卦山下的彰化,所以亦稱為八卦會。

戴潮春,原在在北路協擔任書記工作,北路協副將的嘉義營參將夏汝賢,知道戴潮春家中頗為富有,想要勒索,逼使戴潮春乾脆離職返家。



※ 臺中四張犁國中,位於:台中市北屯區后庄路699號,不知現在的小朋友是聽過戴潮春否 ? 







. 召鄉勇組團練


後來他的哥哥病亡,戴潮春糾集「八卦會」舊黨徒,擴大規模,加入天地會,並以維持地方安寧為名,在地方上辦理「團練」,這種「鄉勇」的地方治安力量,在清朝體制上是被允許的。

此時太平天國在中國發動內戰,台灣人心惶惶,盜賊四起,而從中國派來的官士兵又沒有戰鬥力,所以這支民間自衛武力部隊日漸強壯。


戴潮春以聯莊保路為名,替滿清官方訓練地方自衛隊,幫官兵捕盜,地方官員非常欣賞他,彰化縣前後兩任知縣高廷鏡、雷以鎮也對他相當倚重。戴潮春聲實力大增,連彰化縣各衙門的書吏、皂役都入會,人數到達萬人。



. 起事革命




這時天地會勢力越來越大,臺灣總兵、道臺、知府乃派員查緝186243日,臺灣兵備道孔昭慈抵達彰化,補殺天地會總理洪氏,並命曾任彰化知縣的淡水廳同知秋曰覲前來協助掃蕩,於是秋曰靚帶領600名官兵之外,另外招募四塊厝土豪林日成率400人支援掃蕩。



然而415日掃蕩部隊在大墩與數千天地會黨人作戰時,林日成臨陣倒戈,當場擊殺秋曰覲。



知縣秋曰覲被殺,震撼全台天地會勢力頓時坐大,身為會首的戴潮春也不得不反416日率天地會黨人圍攻彰化縣城,並從八卦山以大砲轟城。

這時城內僅有三百多名老弱兵。418日,城內居民開城門,戴氏於鼓樂之中騎馬入城,孔昭慈則因外援始終未到,旋即服藥自殺,夏汝賢等大小官員則紛紛被殺。


關係位置圖




彰化縣城失守後,台灣南部各民間勢力紛紛起事,而中部大小土豪,如小埔心(今彰化縣埤頭鄉)陳弄、北勢楠(今南投縣草屯鎮)洪欉、嘉義嚴辦、以及鳳山縣徐夏老、淡水廳王九螺等紛紛加入戴潮春陣營,各地支持股首更是達上千,而他也論功行賞,除自封為東王外,封林日成、陳弄與洪欉為南王、西王與北王,設置大將軍等官位,安撫百姓,儼然自成一國,且控有幾乎全部的台灣中部與部分北部地區。












四. 清廷應變


由於福建向來靠台灣接濟米糧,事件爆發後臺米上漲,福建頓時陷入斷糧危機。

於是,閩浙總督慶瑞緊急派遣福甯鎮總兵曾玉明渡海來臺,召集臺勇平定戰事,命臺灣鎮總兵林向榮自西螺出兵作戰。
 
台灣府知府洪敏琛緊急成立籌防局應對事變,並向外國商行籌借十五萬兩銀作為軍費,並以關稅抵還。




五. 聯合客、泉 , 協衷共濟

 

戴潮春起兵之初,提出「連和二屬」「協衷共濟」的主張,「二屬」指的是漳州人及泉州人。過去台灣每有抗清行動,閩客、漳、泉常因彼此對立而被清政府分化利用
 
「泉人倡亂,則漳屬起而攻泉;漳人倡亂,則泉屬起而拒漳;粵之於泉漳也,亦然。」

戴潮春本身屬漳籍,所以在行動上,他注意吸收泉籍和客籍人參加領導集團,以爭取二籍人民的支持
 
戴潮春本人雖有此認識,但是眾將領中族群對立的意識已深,一些漳籍將領在行動中仍有不尊重泉籍人利益之舉,「連和二屬」「協衷共濟」的主張並不能貫徹,一部份泉籍將領相繼離去,投向清軍。

民間漳泉對立的族群意識仍深,在幫清朝鎮壓反抗軍的「義民」中,泉州籍漸漸多起來,清政府分化伎倆還是奏效。











阿罩霧庄攻防戰
 

前面曾提到戴潮春的哥哥戴萬桂曾與阿罩霧(台中縣霧峰)林家爭奪田租,革命軍中的南王林日成家族也和霧峰林家有仇,戰事爆發之後,革命軍很快地將矛頭指向霧峰林家,這時的霧峰在林家多年的經營下已經成為台灣中部的富饒之地革命軍進軍阿罩霧除了有其政治、軍事意義外,同時也藉機報仇,並奪回經濟利益。

4月間,林日成率領3萬多人截斷阿罩霧水源,打算一舉消滅霧峰林家。當時阿罩霧林家的兵勇多數跟隨林文察、林文明兄弟赴浙江作戰,庄中只剩72名壯丁

但是在林文鳳指揮之下,靠著大砲等強大火力還擊,雙方展開激烈的攻防戰,期間林家幾乎失守,但在林家人日夜死守之下,加上來自翁仔社(今臺中縣豐原市翁子)羅冠英與東勢角客家人的援軍,終於擊退林日成軍隊。





 -----------------------------------------------------------------------------------------------------------------------------------



※ 台中東勢舊稱東勢角。原屬於泰雅族與拍宰海族之大馬璘社等族群之荒埔地,人煙罕至。 
     雍正年間,始有粵籍移民至此,現在東勢、石岡、新社等鄉鎮,是台中縣客家人口最集中
     的地區。

     東勢地處台中市偏東位置,介乎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因地處中央山脈與台中盆地之間,
     受氣候、地形影響,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宜人適合高經濟性之果樹成長,故大量栽培高接
     梨、桃、柑桔、甜柿、葡萄等水果,為山城特有之產品。


臺中縣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

※ 林日成與霧峰林家恩仇錄

    霧峰林家,祖籍福建省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林石隨族親
    一起渡台,在彰化府大里杙(今台中縣大里市一帶)創業肇基,務農。


   1786年林爽文起義被清政府鎮壓后,大里杙林姓尤其遭殃。林石被俘病死獄中,日產充公,
   林家家業因而中衰。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林家遷至阿罩霧莊(今台中縣霧峰鄉)。

  



 阿罩霧莊,為平埔族群的一個地名,是泰雅族人生活的地方,有獵人頭祭神之俗,拓墾中不小心就會成為番族神壇前的祭品。林家後人林甲寅撫番有方,長于經商,又入內山伐木燒炭  ,積累了丰厚的家資﹔土地經營困此卓有成效。







   幾年間林家在近山頂竹圍一帶,擁地二百多甲,雇請了佃戶耕種,年收谷四千余石。為紀念
   林甲寅開發頂竹圍,後人將這個地方改名『甲寅村』。

   林甲寅還在世的時候,他的兩個兒子林定邦、林奠國,就已遷出甲寅村舊宅,興建頂厝、下
   厝兩處宅第。其規制之恢宏,裝飾之堂皇,堪與板橋林家宅第媲美。 霧峰地區則由于林家和

   雜姓的漳州佃戶的合力開墾,迅速發展成為台中盆地上漳州人的一大農業聚落。

   林定邦、林奠國,他們在阿罩霧拓墾的時候,為了生存,必須與阿罩霧的土豪互相爭奪土
   地。有一位姓林的土豪林和尚,林家在與他爭奪土地的過程中,林定邦被林和尚殺掉了。

   林定邦的兒子林文察、林文明,相當勇敢善戰,武藝也相當高強,在父親林定邦被林和尚
   殺死以後,立誓要報仇,一定要殺死林和尚以祭拜其父親。

   經過了幾年的準備以後,他們就突擊林和尚,並且把林和尚抓過來,殺掉林和尚,在父親的
   墳前祭拜,挖出了林和尚的心臟,以示報仇。

   這個復仇殺人事件,引起公署的震動。公署認為他們兩兄弟違抗法律,要將之抓去坐牢定

   罪。偏偏就在那個時候,中國發生太平天國之亂,清廷需要重用林文察,加以有人保荐林文
   察到中國大陸去打太平天國。於是林文察就率領他的家丁佃農,組成「台勇」軍隊,渡海到
   中國攻打太平天國。

    這是臺灣人子弟,所組成的第一支軍隊,也是臺灣人跨海遠征去幫助清廷,打擊反對勢力。

   戴潮春軍首領林日成為林和尚族人,戰事爆發之後,除了攻打官府與軍事據點之外,同時也
   藉機報仇,並奪回經濟利益。

  ------------------------------------------------------------------------



六 攻嘉義 八掌溪畔對峙


 
戴潮春舉事後,勢如破竹,沒多少時日,便直驅南下圍攻嘉義,台灣總兵林向榮遣副將王國忠等前往戍守,暫時穩住,不被攻破。

同治元年四月初九,總兵林向榮率兵三千駐紮在八掌溪南畔的「枋埤」(今八掌溪南岸後壁鄉境內「崩埤」),另分立五大營為牴角,準備迎擊竄據八掌溪北岸南靖厝(今嘉義縣水上鄉南靖村) 戴潮春部將戴彩龍。


當時連日豪雨,八掌溪溪水大漲,官軍的糧餉屯居在鹽水港,運補發生困難,戴彩龍出奇兵西繞涉過八掌溪攻據南岸的白沙墩,白沙墩恰在崩埤和鹽水之間,截斷官軍的糧道,林向榮被逼出戰,遂於八掌溪兩岸發生激戰,官兵傷亡慘重,林向榮部將多人落八掌溪溺死。

五月七日,戴彩龍乘勢攻崩埤大營,林向榮部將又多人戰死,林向榮狼狙而逃,至鹽水收合潰軍,其弟林向日以新兵五百馳援,聲勢復振,解破城之危。







  ------------------------------------------------------------------------

百年前戴潮春軍與清軍對抗八掌溪畔....



戴潮春革命 - 主要戰役圖                                                                                                    ---------------------------------------------------------------------------------


七 戴潮春攻鹿港



 

戴戴潮春軍西王陳弄率軍攻打鹿港,以獲取財貨。但鹿港城居民多為泉州人,他們堅守抵抗,雙方對峙不下,使得官兵能從容佈置反攻,並獲得泉州人各庄的協助,阻止戴潮春反抗軍的南進。

 

-----------------------------------------------------------------------------------------------------------------------------
※ 鹿港天后宮台灣媽祖的神蹟


1.媽祖顯聖逼退戴潮春
同治年間戴潮春之亂,攻陷彰化城,次月打到鹿港,鹿港原為商港並無城廓守軍,民眾聞賊兵到達均惶恐不知所措。然而第二天賊兵不戰而退,有人問其退兵理由,賊將謂見有身著白袍騎白馬之軍隊,由一女將率領直殺而來,賊兵以為官兵來援,因此將軍隊撤回,事後乃知聖母顯靈,從此不再侵擾鹿港。
2.瓶中水不竭
戴潮春創立小刀會,入會者有四百餘人,皆歃血為盟禁洩秘密,當時有鹿港人入會者,深感悔悟意圖退出,卻因曾經參與盟誓,恐遭天譴。此時媽祖為消除其罪業,乃在廟埕備水瓶,瓶中盛清水並燒神符投入其中,謂凡與賊盟誓者掬水漱口可消其罪業,因此遠近鄉鎮爭相前來漱口消罪,而瓶中之水不曾枯竭 。 

-----------------------------------------------------------------------------------------------------------------------------

八.  大甲城攻防


六月,掌管清王朝台灣北部軍務的鹽運使林占梅派蔡宇等人突襲大甲城東門,收復該城。

戴軍的王和尚則於6月2日率軍圍攻大甲城,並斷絕城中飲水。於是城民請貞婦余林氏祈雨,而當天果然下起雨來,頓時解除城中水問題。
 

6月9日,代理淡水廳職務的張世英與千總曾捷步、把總周長桂以及翁仔社勇首羅冠英率軍支援,加上大安港黃氏的協助,一舉擊退戴軍。
 

6月17日,王和尚再度領軍圍城,並再次截斷城中水源。這次居民又請余林氏祈雨,當天也再度將下甘霖。於是在張世英指揮下,城中清軍出城迎擊,再度擊退戴軍。





  ※ 台灣大百科 - 林占梅   

  ※ 竹塹林占梅-潛園風月
2005河洛歌仔戲歷史經典大戲【竹塹林占梅---潛園風月】,刻劃清朝時期台灣詩人林占梅所處的時代,闡述清朝政府「以台制台」的手段,讓台灣仕紳彼此敵對,以坐收漁翁之利。                                                                                                      




 
 -------------------------------------------------------------------


九 清援軍抵臺

6月7日,洪敏琛升為臺灣兵備道,統籌全部戰事。6月9日,提督曾玉明率領600名兵力抵達鹿港。然而,清軍軍費卻在押解途中於安溪寮遭遇戴軍,清軍大敗潰散,千總龔朝俊與澎湖副將陳國詮等人戰死,軍營器械經費全被奪走。

而同時,林日成進駐彰化城,戴潮春退回四張犁,之後戴軍陸續攻打嘉義、白沙坑等地,但皆被清軍擊退,而清軍雖陸續有曾玉明擴兵400人、臺勇1000人助戰,但也難有斬獲,雙方於是陷入對峙之中。











 

十  林文明返台 清軍北路勢強

 

九月,出身於台中霧峰林家, 本來在中國圍剿太平天國的林文明率領1000名臺勇請假回台灣助戰,戰事產生變化。

林文明於外新莊、阿罩霧庄(今臺中市、霧峰鄉一帶)、大里杙等地與戴軍展開激戰,擊退戴潮春軍,然後轉自翁仔社(今臺中豐原市),與當地勇首羅冠英合作,合力掃蕩石岡仔、葫蘆墩等地的戴軍。
 

然而此戰後,林文明以彈藥不足為由,返回阿罩霧。經多次催促後,善後總局補發火藥4000斤、子彈2000斤,而林文明於12月11日再度呈請福建巡撫徐宗幹補發積欠的安家銀19000兩與口糧費10000兩,但這些錢始終未撥款下來。
 

由於之前於浙江作戰時兩人已為臺勇安家銀之事發生摩擦,這次欠款問題導致當日主管善後局的福建布政使丁曰健和林家的關係更加惡化。
 

1862年11月23日,林文明率300兵勇攻打樹湳,最後於1863年4月11日派叔叔林奠國率領600名臺勇,與羅桂英等人攻入戴潮春老家四張犁,經過七天激戰受攻克該地。但由於軍費仍未解決,林文明再度停止進攻。至此戰事再度陷入膠著。




十一 清軍南路挫敗
 
就在林文明於北路有所斬獲時,清軍卻於南路遭到挫敗:台灣鎮總兵林向榮與台灣水師副將林國忠於七月前去救援斗六城,但反遭嚴辦、陳弄等人率數萬戴軍圍困;10月29日戴軍攻破圍困許久的斗六城,林向榮自殺,林國忠等大小將領分分戰死。

戴軍佔領斗六後,駐紮彰化城內的林日成於12月20日發軍圍攻大甲,與清軍大戰於城外,由於清軍人數有限,雖有羅冠英率義勇救援,仍敗退回城。這次戴軍與前兩次一樣截斷城中水源,而大甲城居民三度請余林氏祈雨,天空隨即降下甘霖,不久戴軍撤退,林日成亦退回四塊厝庄。隔年1月,台灣水師提督吳鴻源率領3000名清軍救援,並進駐鹽水。
 
1864年3月19日,吳鴻源發動猛攻,直攻到嘉義城外,與城內守將湯得陞裡外夾擊,擊退圍城多日的陳弄軍。6月,吳鴻源因不肯遵守指令發動攻擊,被洪敏琛免職,由曾元福接替,但六月洪敏琛亦死於任內,清軍與戴軍又陷入膠著之中。

8月,丁曰健接任臺灣兵備道,並由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登陸,重新佈置新的作戰方針。他命台灣鎮守參將關鎮國由五汊港(今臺中港前身)進攻,自己則於10月22日進駐竹塹城(今新竹市),並命張世英、羅冠英等人精選1000鄉勇駐守岸里社,打算直接攻打四塊厝庄等戴軍活動核心地區。




十二 林文察返台

閩浙總督左宗棠命林文察(林文明兄)返臺平定已起事兩年的戴潮春事件。

11月24日林文察自安平登陸,12月2日抵達嘉義,懲勸當地數百餘向清軍投降,並與與護理水師提督曾元福會師商議戰略。

商討結果,他決定先疏通嘉義與彰化交界處的道路,然後再收復彰化。林文察命白瑛、關鎮國合攻斗六,請彰化知縣凌定國由寶斗向南攻,而他本人與許忠標等部隊沿海向北作戰,直到麥寮與南下的林文明會師後再攻打彰化。

 


    

 
十二  清軍收復彰化

11月26日,林文察進駐麥寮。這時丁林兩軍已包圍彰化縣城,12月1日由曾玉明破城。之後,林文察進駐塗庫,與曾元福相約攻打斗六,同時殲滅支持戴潮春的村莊三十多座,逐漸逼近斗六城


但斗六防禦堅固,難在短其內拿下。於是12月12日,林文察假意以援助彰化戰事為由,密令各軍各撤離城外,至1865年1月15日,僅留關鎮國數營於城下,並燃燒煙柴草煙火,令士兵作慌亂狀,而誘使城內敵軍開門襲擊,這時附近甘蔗田伏兵衝出襲擊,關鎮國等軍備後夾擊,成功大敗敵軍,收復斗六城。



十三  戴潮春兵敗

清軍反攻斗六門,戴潮春逃入武西堡,見大勢已去,遣散餘黨,自雇轎子出去北斗投案。審訊中,回答丁日健所提「為何率眾造反?」的問題時說:「這是本藩一個人起意,與百姓無關」,因拒絕向丁日健下跪,當場被斬。

戴潮春被殺後,林日成、洪從、嚴辦、呂梓等,仍分散各地繼續抵抗,直到1865年(同治4年),才全部被清軍平息,戴潮春革命前後歷時4年。





戴潮春革命 - 各方勢力圖






------------------------------------------------------------------------------------------------------------------


◎ 不以選票械鬥‧不當選戰義民 

早期渡台開墾的移民,來自不同原鄉,因語言、風俗、習慣等差異,自然形成各籍分類聚居、依籍貫劃分地盤的現象。又因台灣河川多東西走向,形成天然障礙,南 北交通不便,許多地方的開發,皆依大陸對渡口岸為主,所以來台的漢語族的移民及其後裔,仍抱持與原鄉祖籍的認同,難以形成台灣全島的意識。這些沒有台灣全 島意識,卻分別帶著不同的「原鄉認同」的移民(及其後裔)由於生存競爭,遂發生摩擦,進而衝突群鬥。閩南人與客家人鬥;閩南人中,又有彰州人和泉州人的衝 突,泉州人中,又有同安人和惠安、南安人火拚;或是某姓和某姓爭鬥;這庄和那庄車拚.,不同的樂團也對打;甚至同職業之間也有火拚。這種群鬥,即所謂「分 類械鬥」。

當時的台灣社會,往往因「分類」而械鬥;也因「械鬥」而更「分類」,例如─

「南北兩路沿海則泉人為多,近山則漳人為眾。每遇分類械鬥,漳人插居沿海者亦搬入內山;泉人附居近山者,亦移徙海濱。漳山泉海,各自聯絡一處。」連莊拼 鬥,往往數月不止,甚至還有打三年的紀錄,台灣在清朝統治的211年之間,發生過60次大械鬥,可見當年這個移墾社會的族群對立的嚴重,有礙於台灣全島意 識的形成。

這種只知道有自己的族群、自己的村莊,而無台灣全島概念的族群意識(或庄頭意識)也往往被清朝統治者加以利用,過去每有抗清行動,閩客漳泉常因分類對立而 被清政府分化,「泉人倡亂,則漳屬起而攻泉;漳人倡亂,則泉屬起而拒漳.,粵之於泉漳也,亦然。」(林豪,《東瀛紀事》卷上)


一七二一年朱一貴起事時,原本閩客籍人民齊響應,後來卻演變成閩客械鬥,南部客家人轉而協助清軍作戰;一七八六年林爽文之役時,以漳籍人為抗清主體,結果泉籍人反成為清政府的「義民」;一七九五年陳周全抗清時,反抗軍主要是泉州籍,而漳州籍則協助清軍鎮壓。 

一八六二年戴潮春起兵之初,有鑑於清政府利用台灣這種閩客漳泉的族群對立,加以分化反抗勢力,大大削弱了人民反抗鬥爭的力量,因此戴潮春提出「連和二屬」「協衷共濟」的主張,「二屬」指的是漳洲人及泉州人。他強調「二屬不相欺凌,方可協衷共濟,庶免分類之變」。

戴 潮春本身屬漳籍,所以在行動上,他注意吸收泉籍和客籍人參加領導集團。然而,戴潮春本人雖有此認識,但是眾將領中族群對立的意識已深,一些漳籍將領在行動 中仍有不尊重泉籍人利益之舉,一部分泉籍將領相繼離去,投向清軍。民間漳泉對立的族群意識仍深,在幫清廷鎮壓反抗軍的「義民」中,泉川籍也漸漸多起來。清 政府的分化作用還是奏效。

當戴潮春攻打泉州人密集的鹿港時,泉州人堅守抵抗,雙方對峙不下,使得官兵能從容佈置反攻,並獲得泉州人各庄的協助,阻止戴潮春反抗軍的南進。戴潮春最後還是功敗垂成。

那些統治者所褒獎表揚的「義民」,其實只是跳不出庄頭、族群意識的小格局之民而已。「義民」只知有本村、本庄、本族,最後卻是被外來統治者利用而不自知(當然,反抗軍本身或另有可議之處,此處不論)。

今天,隨著社會變遷,十八、九世紀的械鬥雖然不可能重現,但是族群意識似仍若隱若現。座頭意識也仍未完全褪色。因此,每逢選舉一到,候選人便加以利用。候 選人每到一村一庄,就極盡討好巴結之能事,說他如何想辦法照顧該村該庄;每到某一族群聚落,便立刻表白他如何照顧該族群,甚至硬拗說他也有該族群血緣;每 到一宗姓祖祠,就立刻認祖歸宗,說他也是其後代子孫....。

小格局的選民,仍只考慮自己一族、一村、一庄或一家的事,而不去考慮台灣的整體發展。誰來過我們村子走兩趟、誰送了我們鄰里幾十萬元、誰可能讓我的族群重振過去的優勢地位....:誰就是我效命投選的人選。這種小格局選民的心態,是清代「義民」的現代版。

今天,我們不是在選村里長,不是在選鄉長,不是在選「客籍總會會長」,也不是在選「X氏宗親會理事長」,我們是在選總統。我們需要有以整體台灣為格局的心 胸。建構台灣為主體的國家觀,是今天當務之急,為了這個國家的建構,請不要用選票「分類械鬥」,更不要在選戰中做一個被利用的「義民」。( 自由時報
李筱峰 2000/03/03














-----------------------------------------------------------------------------------------------------------------------------------------------------------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台灣四大革命:1786年 林爽文 革命

-----------------------------------------------------------------------------

台灣四大革命:1786  林爽文革命






林爽文被福康安圍剿追擊
                 最後悲憤棄甲投劍集集小半天 ~
                

                 如同『爽文劍井』遺址的殘破
                   現在,有多少台灣人知道這一段歷史了 ?









郭弘斌 - 林爽文革命1
郭弘斌 - 林爽文革命2
吳錦發談談林爽文革命事件的背景-天地會



  -----------------------------------------------------------------------------


 一.  苛政猛於虎、結會自保

滿清政府將台灣以統治敵境的心態來處理,所以自然而然以虐政和苛稅加於台灣本地人的身上。因此,台灣本地人也不得不成立組成各種的「會」,藉以保護自己。

這些台灣本地人的「會」,有的是由幾個村莊結成一種互保互衛的攻守同盟組織較大,同時也有由個人組成或由幾宗族結合而成的神明會、爐主會等較小的組織。但是組織最健全、規模最大的就是「天地會」。

「天地會」是由鄭成功、陳永華所創立的洪門天地會所延續下來的,也就是百年前就有的抗清組織。

滿清對任何有組織的結黨是絕對禁止的,根據「大清律例」規定,秘密結黨視同謀逆,無論首從都必須問斬,所以天地會是以地下組織的方式組成抗拒貪婪成性的大小滿清官員。在滿清統治台灣二百一十三年間的虐政與苛稅之下,台灣本地人社會中普遍存有「天地會」的組織,並且各設據點,盟友眾多。

 


二.  少年林爽文

 

林爽文之父林勤,在中國生活困苦,於一七七三年(林爽文十七歲時)攜家眷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定居在彰化縣大里杙莊,藍興堡(台中縣阿罩霧.今之霧峰)。來台之後以耕田、趕車為業,努力生產,於是就有了積蓄。

林爽文曾任彰化縣捕快,後來看不慣官場的貪污腐敗憤而離去。當時,台灣經過勤墾經營和水利農業改革(八堡圳),人口增多,糧食豐富。

林爽文離開彰化縣衙之後,一度以趕車、當苦力為生,累積一些錢財後向同族宗親租田耕作,生活才漸趨穩定。

1784年(乾隆49年),林爽文在偶然的機會下,結識了從漳州來台傳播天地會的同鄉嚴煙,他在嚴煙的鼓吹下加入天地會,兩年多之後,被公推為「大哥」,聲勢更上層樓,名氣響徹全台。

滿清據台時期因視台灣為異域、為敵境,其所派來的官吏個個貪得無厭無,政府腐敗,貪官橫行。當時台灣府是的官員有如下的形容:

「貪婪之吏,以宦為賈,舞弄文墨,剝民脂膏,三年報罷,滿載而歸」

既然官員以剝削台灣人民為業,以獲得金錢為榮,所以台灣知府孫景燧任意虧缺國庫,以公肥私。總兵柴大紀任職兩年,貪污所獲達,「金銀五、六萬兩」。

全體的台灣本地人眼見如此貪官,廣大人民自然而然對據台的滿清王朝的懷恨在心。自然自求多福,趨向天地會,其組織在台灣迅速擴大,入會人數不斷增加。







三. 諸羅風雲
 

一七八六年七月,台灣道李永福得知天地會的活動,密命所屬兵營前往緝捕,將天地會的黃鍾拘捕,並押解到諸羅。

同時,天地會的楊光勳與其弟弟楊媽世爭奪家產,各擁黨羽明爭暗鬥,楊媽世自行設立「雷光會」,組織結黨以對抗。

滿清官吏逮捕楊光勳的父親楊文麟。威脅楊文麟交出其子楊光勳。此時滿清軍把總陳和又拘捕天地會的張烈。是夜滿清把總陳和將兩要犯夜宿於斗六門,天地會認為機不可失將滿清把總陳和殺死,劫走天地會黨員。

總兵柴大紀據報得知自已的軍士被殺,要犯被劫,就與台灣道李永福等人整兵齊赴諸羅。柴大紀認為諸羅全都是反清天地會人士,並放縱兵士當街隨便拘捕數十人以充數。

天地會為了掩飾,將革命黨人所組成的「天地會」改為「添弟會」以矯飾。滿清政府下令解散天地會,到處搜捕該會會員,並借此機會,有理由向民間公然燒殺搶奪,中飽私囊,並也濫殺無辜。此時諸羅已成人間地獄。





◎大里杙莊(台中大里)/ 彰化/ 諸羅位置圖









 

四. 林爽文台中起義
 
天地會黨人林泮、林領等從諸羅(嘉義)逃到大里(台中縣)。十一月初旬,總兵柴大紀北巡,至彰化。滿清理番同知長庚請柴大紀派兵駐守彰化,但是柴大紀不允而歸。

知府孫景燧得知以捕捉天地會員有利可圖,於是派兵進駐彰化,命知縣俞峻和游擊耿肚文進駐大墩(今台中市)。清廷由知縣俞峻、副將赫生額、游擊耿世文等率兵三百進討駐此。先放火燒幾個村莊來恐嚇、威脅本地人無辜婦孺,各地盟友接到警報,紛紛趕到大里,企圖籌謀反抗。

十一月二十五日,彰化知縣俞峻發動捉捕天地會黨人,並率兵駐營大墩(大里杙之鄰村,今之台中市),肆意捕獲無辜百姓,放火焚燒民房。

因為這樣的貪官橫行,林爽文眼見盟友及一般居民的憤怒到極點,又天地會是以除貪抗清為目標。終在一七八六年(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被迫率眾起來抗暴,即時攻入大墩,盡殺此地的文武官員。

十一月二十九日旋攻陷彰化縣城,殺知府孫景燧、理番同知長庚等文武官員數十人。


----------------------------------------------------------------------------------




----------------------------------------------------------------------------------










 

五.  竹塹響應

竹塹的王作、王勳(王芬)響應彰化方面的起義,率眾襲擊清軍,革命義民軍於十二月一日攻佔竹塹街,殺竹塹巡檢張芝馨。

起兵僅五日就擴及至竹塹街,林爽文登高一呼,全台響應,可見滿清在台的官員從南至北受到全台灣人的唾棄。

 


六.  林爽文彰化建國

十二月,林爽文在彰化城內,被擁為「盟主」,改元「順天」,創建台灣農民革命政權的獨立王國。以駐竹塹的王作為征北大元帥,王勳(王芬) 為平海大將軍,劉懷清為知縣,劉士賢為北路海防同知。

林爽文的台灣革命義軍發兵攻諸羅,十二月六日再攻破諸羅縣,殺攝縣事董啟蜒,原署縣事唐鎰、左營游擊李中揚及台灣道幕友沈謙、沈七等貪官全部正法。

諸羅為台南府治的門戶,諸羅破則台南府治垂手可得。而是時各處響應,斗六門、南投、貓霧俱破。

林爽文派偏師王作為征北大元帥,經略當時未全開發的廣大淡水廳(今新竹以北)地帶。攻占淡水,滿清護淡水同知程峻自殺。平日欺壓百姓,當場臨危無法守城,在十二月十三日敗死在義民之手。

消息傳至南投、斗六各地人民也立刻加入反清行列。如此僅數日全台,除了台南府城及鹿港外,盡歸革命民軍之手。


林爽文的革命義軍雖是農民子弟軍,沒有正規的軍事訓練與組織,但是以同是本地人的心境,所到之處,與地方百姓和睦相處,不像滿清軍隊藉機搶奪民間財物。林爽文並反復發布告示:

1. 反清是為剿除貪官污吏。凡貪官污吏,皆依法處死,沒收財產以供軍需和濟貧。
2 對革命軍嚴令不許「妄殺一人,混取一物」,犯者「按法究治,決不姑寬」。
3 消除滿清的分化,申明無論閩粵民番,一視同仁,共同完成革命。



七. 南路 - 莊大田起義


林爽文起義的消息傳到鳳山,以莊大田為首的天地會數千舉旗回應。乾隆五十二年正月,莊大田率南路起義軍攻打鳳山縣城。

 
一如其他滿清軍,南路營參將胡圖里聽到義軍攻來,立刻逃亡。鳳山縣滿清千總丁得秋、把總許得升等戰死。莊大田攻佔了鳳山後,捕獲知縣湯大紳於是公開在鳳山縣群眾之前,列數貪贓枉法之事後就地正法,全民歡呼。



    康熙時期鳳山古城圖
  




接著,南、北兩路義軍乘勝進兵台灣府城(今台南市)。這時的南北義軍,「號稱十萬」,控制著除府城和鹿耳門外的西部廣大地區。
 

 

八. 義民扯後腿
 

林爽文起事,短短幾天就攻陷全台,清廷的據點只剩下府城,林爽文陣營氣勢如虹。不料在圍攻府城時,林爽文被流箭射中手臂,只得暫時退回大目降(台南縣新市)。

然而此時,鹿港泉州籍義民林湊等人突然率眾襲擊彰化縣城,大殺漳民並且焚燬民房,林爽文不得不緊急率領部隊回防,莊大田也因為下淡水溪的客家庄民從背後襲擊,只好暫停攻城行動,給了清軍喘息的機會。  


滿清方面的海防同知楊廷理兼府事,召募在台南府城的本地人,這群受分化後並以為「義勇」為名,替滿清政權修城柵。楊廷理並遣人員渡海向中國滿清告急。

總兵柴大紀要游擊蔡攀龍率澎湖兵七百,駐桶盤棧;而林爽文之軍已據大穆降,距城二十里,循山行,可達南路。滿清楊廷理與守備王天植伐之。千總沈瑞先行,戰林爽文於大灣而死。

楊廷理、王天植受圍危急,但棄城突圍而出。林爽文之軍隨後逐之,並且立即遂圍府治。當時清兵疲怠,全靠各城親滿清義民助陣,可惜府城竟不能入。

 

九. 調兵來台  - 鳳山爭奪戰

起義軍的迅猛發展,引起滿清政權的驚恐,立即在中國內地調派最強悍的兵將前往台灣鎮壓。

福建總督常青,急調水陸二支大軍赴泉州,常青為林爽文革命起義後由中國主導滿清政府征台的指揮領導者。一七八七年正月,派出水師提督黃仕簡率金門、銅山之兵二千由台南地區的鹿耳門登陸台灣,陸路提督任承恩統提標長福、興化之兵二千至台灣中部的鹿港登陸,共計四千名福建兵馳援台灣清軍。

其他中國福建的海壇鎮總兵郝壯猷、副將徐鼎士也派兵來台。滿清水師提督黃仕簡命柴大紀取諸羅。

海壇總邱郝壯猷南出二十里即遭受阻止;頓兵五十日,不敢與革命軍接觸,最後到達鳳山時,才發現鳳山城已無革命軍守,所以招民復業,革命黨人也乘機混入鳳山城,當然滿清官員是根本不知道的。

三月初十日,林爽文的革命軍再攻入鳳山,鳳山光復。據守在鳳山的滿清福寧游擊延山、安平游擊鄭嵩、同知王雋均死,郝壯猷逃至台南府。任承恩逃至鹿港。滿清第一波派來台灣的勇將戰敗了。黃仕簡、任承恩被「革職拿問」。



林爽文革命義軍進攻圖                                                                                                   









 

十. 增兵台灣

清廷為挽回軍事危局,乾隆皇帝親自下詔任命常青為將軍前往台灣督師,李侍堯為閩浙總督,再度調集清軍,這是第二波從中國所調派的大軍。

此次由廣東出兵四千、浙江出兵三千、駐防滿兵千人,以江南提督藍元枚赴軍,與福州將軍恆瑞均為參贊。誅郝壯猷,逮任承恩,以柴大紀代之。

江南提督藍元枚至台督師,沒多久即死於鹿港,主帥未戰即死。於是閩浙總督常青親自肩負起主帥大任,披掛上陣來台,統兵萬人,一時清軍軍勢頗振。


十一  台南攻防戰

二十四日,革命軍莊大田再來攻台南府治,滿清軍防禦不敵,退守中洲。

次日,革命軍的陳靈光、謝檜掠東郊,逼草店尾;許尚、陳聘亦攻小北門。林爽文之弟林永率所部千人至大目降(新化) ,與莊大田會師。

二十七日,自擊桶盤棧,以莊錫舍攻小南,謝檜攻大東,林永攻大北,許尚攻小北,四路合圍,號稱十萬。

常青將部隊分派任務,以游擊邱維揚、守備黃象新守柴頭港,守備曾紹龍守草店尾,守備王天植守小東,都司羅光照守小南,參將宋鼎守大北,參將左淵守小北,行文給蔡攀龍固守桶盤棧,而常青自佩弓矢至大東門督戰。

受到分化後親滿清之義民萬人出城助滿清。自黎明至於日中,戰況極為劇烈。清軍敗退。

莊大田引軍向東進軍,但在桶盤棧之蔡攀龍暗地尾隨莊大田之軍,被識破,中伏,清軍傷亡大半,蔡攀龍不能逃脫,坐騎亦受傷。

常青在城上看到了,令參將特克什布馳救出攀龍,但滿清的把總余典、王澤高俱戰死。莊大田之部將謝檜等又進迫小東門之下,縱火焚城上的觀敵樓,清將王天植將火撲滅。親滿清之義民饑不得食,退入城。


十二 常青討救兵

一七八七年五月十二日,常青下命清軍開始總反攻,但各路清軍的戰況皆不利。諸羅被革命義民軍圍困日久,城中乏糧,幾乎瀕於危急。

常青看林爽文及革命義民軍聲勢猶大,所以不敢出城作戰,而不得不厚起臉皮向清廷中央政府請求全國最精銳的援軍六萬人來台。這是第三波由中國派遣全國最精銳的部隊來台。



十三 常青兵敗、 福康安攻台

六月二十四日,清軍以魏大斌率兵千五百援諸羅,至鹿仔草而敗。又以參將特克什布、游擊藍玉田、副將蔡攀龍等三次往援諸羅,皆被抗清義民軍所截斷,損兵大半,才得入城。


八月,廣東副都督傅清額、江寧將軍永慶各以援軍至。常青仍頓兵府城,恆瑞及總兵普吉保兩路援兵各五、六千,亦不敢進,反張皇事勢。

清皇帝詔解常青、恆瑞之任,以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福康安代之,這是滿清政府三度更換主帥。

乾隆皇帝並下旨嘉獎,幫滿清政府抵抗林爽文的革命軍的義民,改諸羅為嘉義。這就是嘉義地名的由來。

十月,再次調集全中國最精銳的軍隊來台灣作戰,更改主將為陝甘總督福康安並給予平台大將軍的封號,十月二十九日,統侍衛巴圖魯一百二十餘員,湘軍 (湖南兵)二千,黔兵(貴州兵)二千,粵西軍(廣西兵)三千,川軍 (四川屯練兵)二千,共有九千大兵,乘戰船數百艘,於十月二十九日登陸鹿港。鎮壓台灣人的革命運動。

 

十四  彰化失陷、退守斗六門

林爽文聞報,派遣部隊抵抗清援軍。十一月初四日,林爽文軍與福安康軍大戰於八卦山。索倫佐領阿木勒塔先登,林爽文軍敗走,林爽文的第一重鎮彰化又失陷。

福康安南下,遇戰於崙仔頂。海蘭察率侍衛巴圖魯分兵為五,以義民千餘為左右翼;再戰於牛稠山。初六日,滿清援軍入嘉義城。初七日,福康安至。初九日,林爽文再率眾數萬,再攻嘉義西北隅,海蘭察出戰,彼此死傷甚多。林爽文退守斗六門。

福康安命海蘭察、普爾普、鄂輝等自十四甲而北,自與恆瑞策其後,大戰於興化店。護軍統領舒亮亦受策自鹿港而進,伐中寮,破大肚溪而南,以通海口之路。

十八日,攻斗六門。林爽文據壘守,決水以阻。別屯所部於大埔林及中林大埔尾,復東屯菴古坑以為援。福康安分軍進。在隘口地方林爽文設下竹釘,防止追兵。

 


十五  林爽文敗走集集

林爽文再回到大里杙,築土城高壘,列巨砲內設木柵兩層沿溪置卡,以拒清軍。

十一月二十四日,福康安至丁臺莊。林爽文乘夜攻,列炬如白晝。雙方射出萬發弓箭,互有死傷。二十五日,康安分諸將,自西南、西北兩路進,併力搏戰。



    
最後林爽文不敵,帶妻、子等走集集。清軍入莊,四處亂殺,屠殺林素、林成、林快、江近、許三江、劉懷清二百餘人,獲大小百六十餘尊器械糧食無算。


 

十二月初五日,清軍至集集。林爽文築壘溪磡,斷木塞道,列營山上。福康安遣普爾普繞山行,海蘭察亦率侍衛涉溪進,四川練兵攀援而上。

這是台灣中部高山地形,清將海蘭察率侍衛巴圖魯分兵為五,侍衛是滿清最精銳的特種部隊,特別由四川的山地(二千公尺以上的高原)調集而來,大都為藏人,又稱之為「四川屯番」,此部隊是福康安、海蘭察渡台最精銳的勁旅。

這次滿清備有習於高山的四川屯番,此番有能力高山作戰。又以義民千餘為左右翼;再戰於牛稠山;林爽文敗。次日,福康安至。




    ※成王敗寇- 清平定台灣得勝圖  - 攻克大里杙


 

林爽文走小半天,匿將妻子等藏於番社。社丁杜敷縛其父林勸、弟林壘、母曾氏、妻黃氏以獻。清軍復逐之,林爽文竄埔裏社山中。福康安分汛諸軍,檄歸化土番入山搜索俘林爽文。


    ----------------------------------------------------------------------
                                             ※ 南投縣鹿谷鄉小半天古戰場

    
  
    ----------------------------------------------------------------------



十六. 莊大田兵敗琅喬


一七八八年春正月初四日,福康安統師而南,駐灣裹溪。


南路的莊大田得知大勢已去,於是放棄鳳山,走入琅喬據尖山之險而繼續抗戰。二十四日得不幸鳳山亦失守。莊大田走琅喬(屏東恆春)。地極險,乃駐軍柴城。

二月初五日,福康安以侍衛烏什哈達(四川番屯)自海進,海蘭察、鄂輝自山行,而自統師至風港,越菁穿林,深入三十里。莊大田部隊大部份被消滅,血染沿海。

三月五日早晨,莊大田、簡天德、林進等三人潛至海邊,欲捨船逃離台灣,為官兵、粵民所圍,三人束手就擒,三月十日,海參贊再率各路大軍掃蕩琅橋「全面清鄉」,一七八八年(乾隆五十三年)六月間訪獲莊大田幼子莊天畏。林爽文和莊大田的抗清戰爭,總共歷時一年四個月至此結束



 --------------------------------------------------------------------------------
   * 成王敗寇- 清平定台灣得勝圖 - 生擒莊大田
 --------------------------------------------------------------------------------





林爽文於一七八八年(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十從容就義,時年僅三十二歲。林爽文起義,前后經歷一年零三個月,參加人數達數十萬,它不僅是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而且是清代歷史上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
 

   ---------------------------------------------------------------------


                  ※ 赤崁樓御龜碑

                                   清王朝成功壓制林爽文後,乾隆撰詩文表彰福康安的功勞所設。


  



  -----------------------------------------------------------------------

※ 台灣四大革命

   1652年 郭懷一抗荷
   1721年 朱一貴抗清
   1786年 林爽文抗清
   1862年 戴潮春抗清

  台灣大百科 林爽文
  台灣大百科 莊大田 




◎ 不以選票械鬥‧不當選戰義民  
早期渡台開墾的移民,來自不同原鄉,因語言、風俗、習慣等差異,自然形成各籍分類聚居、依籍貫劃分地盤的現象。又因台灣河川多東西走向,形成天然障礙,南北交通不便,許多地方的開發,皆依大陸對渡口岸為主,所以來台的漢語族的移民及其後裔,仍抱持與原鄉祖籍的認同,難以形成台灣全島的意識。這些沒有台灣全島意識,卻分別帶著不同的「原鄉認同」的移民(及其後裔)由於生存競爭,遂發生摩擦,進而衝突群鬥。閩南人與客家人鬥;閩南人中,又有彰州人和泉州人的衝突,泉州人中,又有同安人和惠安、南安人火拚;或是某姓和某姓爭鬥;這庄和那庄車拚.,不同的樂團也對打;甚至同職業之間也有火拚。這種群鬥,即所謂「分類械鬥」。

當時的台灣社會,往往因「分類」而械鬥;也因「械鬥」而更「分類」,例如─

「南北兩路沿海則泉人為多,近山則漳人為眾。每遇分類械鬥,漳人插居沿海者亦搬入內山;泉人附居近山者,亦移徙海濱。漳山泉海,各自聯絡一處。」連莊拼鬥,往往數月不止,甚至還有打三年的紀錄,台灣在清朝統治的211年之間,發生過60次大械鬥,可見當年這個移墾社會的族群對立的嚴重,有礙於台灣全島意識的形成。

這種只知道有自己的族群、自己的村莊,而無台灣全島概念的族群意識(或庄頭意識)也往往被清朝統治者加以利用,過去每有抗清行動,閩客漳泉常因分類對立而被清政府分化,「泉人倡亂,則漳屬起而攻泉;漳人倡亂,則泉屬起而拒漳.,粵之於泉漳也,亦然。」(林豪,《東瀛紀事》卷上)


一七二一年朱一貴起事時,原本閩客籍人民齊響應,後來卻演變成閩客械鬥,南部客家人轉而協助清軍作戰;一七八六年林爽文之役時,以漳籍人為抗清主體,結果泉籍人反成為清政府的「義民」;一七九五年陳周全抗清時,反抗軍主要是泉州籍,而漳州籍則協助清軍鎮壓。 

一八六二年戴潮春起兵之初,有鑑於清政府利用台灣這種閩客漳泉的族群對立,加以分化反抗勢力,大大削弱了人民反抗鬥爭的力量,因此戴潮春提出「連和二屬」「協衷共濟」的主張,「二屬」指的是漳洲人及泉州人。他強調「二屬不相欺凌,方可協衷共濟,庶免分類之變」。

戴潮春本身屬漳籍,所以在行動上,他注意吸收泉籍和客籍人參加領導集團。然而,戴潮春本人雖有此認識,但是眾將領中族群對立的意識已深,一些漳籍將領在行動中仍有不尊重泉籍人利益之舉,一部分泉籍將領相繼離去,投向清軍。民間漳泉對立的族群意識仍深,在幫清廷鎮壓反抗軍的「義民」中,泉川籍也漸漸多起來。清政府的分化作用還是奏效。

當戴潮春攻打泉州人密集的鹿港時,泉州人堅守抵抗,雙方對峙不下,使得官兵能從容佈置反攻,並獲得泉州人各庄的協助,阻止戴潮春反抗軍的南進。戴潮春最後還是功敗垂成。

那些統治者所褒獎表揚的「義民」,其實只是跳不出庄頭、族群意識的小格局之民而已。「義民」只知有本村、本庄、本族,最後卻是被外來統治者利用而不自知(當然,反抗軍本身或另有可議之處,此處不論)。

今天,隨著社會變遷,十八、九世紀的械鬥雖然不可能重現,但是族群意識似仍若隱若現。座頭意識也仍未完全褪色。因此,每逢選舉一到,候選人便加以利用。候選人每到一村一庄,就極盡討好巴結之能事,說他如何想辦法照顧該村該庄;每到某一族群聚落,便立刻表白他如何照顧該族群,甚至硬拗說他也有該族群血緣;每到一宗姓祖祠,就立刻認祖歸宗,說他也是其後代子孫....。

小格局的選民,仍只考慮自己一族、一村、一庄或一家的事,而不去考慮台灣的整體發展。誰來過我們村子走兩趟、誰送了我們鄰里幾十萬元、誰可能讓我的族群重振過去的優勢地位....:誰就是我效命投選的人選。這種小格局選民的心態,是清代「義民」的現代版。

今天,我們不是在選村里長,不是在選鄉長,不是在選「客籍總會會長」,也不是在選「X氏宗親會理事長」,我們是在選總統。我們需要有以整體台灣為格局的心胸。建構台灣為主體的國家觀,是今天當務之急,為了這個國家的建構,請不要用選票「分類械鬥」,更不要在選戰中做一個被利用的「義民」。( 自由時報
李筱峰 2000/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