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悼念 228 ,以音樂洗滌福爾摩莎英靈 《蕭泰然 一九四七序曲 》

-------------------------------------------------------------------------------------


【一九四七序曲】

台灣四百年史詩,以音樂撫慰二二八英靈。台灣翠青,闡述台灣建國理念。



《一九四七序曲》,它不僅讓人憶及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創傷,更是一部台灣人四百年的音樂史詩。誠如台灣文庫的創辦人林衡哲醫師所言:「蕭泰然教授的《一九四七序曲》儼如柴可夫斯基寫《一八一二序曲》以及西貝流士寫《芬蘭頌》,都是以充滿歷史使命感的情懷寫下對祖國的摯愛」。








↗《一九四七序曲》一開始就銅管齊鳴,有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開場,強烈震撼、波濤洶湧的音樂氣勢,向世人昭示過去台灣人悲情歷史,接著以如詩如畫的音樂道出台灣曾有過美麗的山河,讓葡萄牙船長驚嘆直稱:「 Ilha Formosa ! 」

台灣人四百年來不斷受荷蘭、西班牙、滿清、日本等外來政權的壓迫與蹂躪。本曲在管弦樂時而對抗時而和諧地交匯呈現。





↗第二樂章 : 以細膩的手法描寫二二八史實,女高音用充滿慈悲的感嘆,唱出李敏勇的《愛與希望》,再以合唱團管弦樂爆發出美麗的感動與怒吼,徹底以「愛」來撫平二二八的創傷。







↗第三樂章 :大合唱鄭兒玉牧師的《台灣翠青》,唱著「太平洋西南海邊,美麗島台灣翠青」,在讓人熱淚盈眶的沸騰歌聲中,祈望台灣能將「美麗之島」重現於世界上。





【一八一二序曲】

槍聲、炮聲之後,和平的鐘聲 ~ 終將降臨福爾摩莎的土地 !


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是在一八八二年八月二十日於克里姆林宮的救贖者大教堂首演的,這座教堂當年是為了紀念俄國大軍於一八一二年擊潰拿破崙大軍而建,在當年是懷有俄國人民族情感的重要紀念物。

《一八一二序曲》,可以聽到槍砲聲和鐘聲,刻意模仿戰場的情形,這段選曲一開始出現的法國號主題是代表拿破崙軍隊的馬賽曲主題,至於代表俄國人的主題則是在全曲一開始由八把大提琴獨奏拉出的俄國東正教頌歌'神保祐世人',這段主題在樂曲最後會再度以莊嚴的形式出現,以象徵俄軍突圍回返莫斯科城的景象。




↗ 這個版本 ,大炮聲在第37秒喔 !








【 芬蘭頌 】

自由 ~ 芬芳如蘭,將飄香於福爾摩莎的天空 !



◎ 西貝流士:芬蘭頌 林克昌指揮長榮交響樂團








《芬蘭頌》作品26(Finlandia, Op.26),是由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所創作的交響詩,全長約七分鐘。在1899年,作者寫好了它的第一個版本,作為愛國戲劇《自古以來的景象》中的配樂。及後,作者在1900年作出了修正,編成《芬蘭頌》。當時,俄羅斯帝國侵佔芬蘭,廢除了芬蘭的自治權。作者為了一個對抗俄羅斯帝國的愛國慶典而寫成此曲。

在這首交響詩中,作者用了大量激昂憤概、氣勢磅礡的音樂,用以知會人民芬蘭的政局危機,喚起芬蘭人民的愛國之心。在樂曲的末段,作者卻選用了較溫和的旋律。後來,這一段寧靜詳和的旋律,被作者獨立抽出成為另一首樂曲 Finlandia Hymn(自由之詩)。




◎ 西貝流士芬蘭頌 + 芬蘭簡史




芬蘭簡史

將近千年的芬蘭歷史,都是在被殖民的狀況下渡過。鄰國更有超級強權蘇俄虎視眈眈,隨時準備併吞。芬蘭從1155年瑞典對芬蘭發動聖戰,征服芬蘭西南海岸, 到1917年芬蘭宣布獨立,芬蘭接受長達762年的外來統治。若再加上從帝俄時代就開始的直接或間接統治,則前後長達836年(指到1991年蘇聯解 體)。

芬蘭人為了獨立,曾經和蘇聯打過慘烈的冬戰(1939~1940),以撮薾小國對抗超級強權卻不屈不撓。最後德國出兵援助,卻因國際局勢陰錯陽差,讓芬蘭成為二次大戰中的戰敗國(因為求奧援與德國結盟對抗蘇聯)。



◎ Finlandia Hymn(自由之詩)


※ 自由之詩 演奏曲





《芬 蘭頌》獨立出的 Finlandia Hymn(自由之詩)。




◎ 自由之詩 演唱版






【史麥塔納《我的祖國》之 莫爾道河 】






◎ 我的祖國 ~ 電音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